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- 第405节

第405节

    ??因其形状似鳌,因此名为“鳌山灯会”。

    ??从永乐七年元宵节起,这个盛大灯会更是高调开放——“听臣民赴午门观鳌山三日”,算是大明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了。

    ??作为皇室与民同乐的庆祝活动,鳌山灯会的规模自然空前。

    ??明初的时候,每次花费就有数万两,但是随着鳌山的规模日益庞大,在嘉靖年的时候,一次灯会花费更暴涨到数十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??如此盛大的活动自然不可能元宵前才准备,通常是从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就要开始准备。

    ??烟火匠人把各种设计独特的“奇花”“火炮”层层叠积起来。

    ??待到元宵节这天,庞大的“鳌山”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,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,更有钟鼓司优美音乐里,宫娥们翩翩起舞。

    ??不过如此盛世,隆庆帝也只有小时候才见过。

    ??嘉靖晚年修道,喜好清净,所以鳌山灯会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办过了。

    ??现在隆庆帝提出来要办鳌山灯会,首辅杨博和次辅高拱都面露难色。

    ??如今朝廷的财政可以说是相当的紧张。

    ??筹办新务需要花钱,编练新军需要花钱,还有九边的将士,京营的士卒需要赏赐安抚。

    ??开春还要让张居正入湖广对付景王,最重要的还是要对付东南贼这个心腹大患。

    ??处处都要花钱,鳌山灯会的几十万两银子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    ??隆庆帝看着两人都不作声,于是说道:“朕今年刚刚登基,还都京师,也是想与民同乐,让京师百姓看到朝廷气象,等到今年办了,日后必定不再办了。”

    ??皇帝都这么说了,杨博和高拱又能怎么样了?

    ??明代的内阁辅臣,毕竟还是只“辅”臣,没有汉唐宰相那样的权利,可以当面怼皇帝。

    ??高拱只能说道:“户部还有十万两的银子,本来是准备修复京师衙门官邸的,可以先用着筹办鳌山灯会。”

    ??隆庆帝就像是要到了玩具的孩子,不由的大喜说道:“朕从内库再拨一些钱,将鳌山灯会办的热闹一些,如何?”

    ??高拱皱眉说道:“陛下,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,此次蒙古人来气势汹汹,说不定还要备战花钱,陛下要是内库有钱,不如贴补给边饷。”

    ??隆庆帝对于高拱还是很尊重的,既然高拱也让步了,他说道:

    ??“那朕自己贴两万两,剩余的让户部补足,如何?”

    ??高拱心一软说道:“那户部还出十万两。”

    ??隆庆帝又问道:“清远伯李炜,尚宝寺丞李长风,公忠体国,可以筹办这次鳌山灯会。”

    ??高拱皱眉,以往的鳌山灯会都是工部筹办,皇帝将工程承包给自家老丈人,可是内阁似乎也没有反对的理由。

    ??反正就是这么多银子,给谁办不是办。

    ??杨博说道:“那就向京师百姓宣传,开年后元宵要举办鳌山灯会,陛下将与民同乐。”

    ??定下这件事后,皇帝兴冲冲的返回内廷,接着又找来李炜李长风父子,宣布将鳌山灯会交给他们办。

    ??父子二人先是激动了一下,接着又面露难色。

    ??李炜说道:“陛下,臣以前听说,上皇那时候,办一次鳌山灯会就要几十万两银子,现在只有十二万两银子,臣怕不能让陛下满意啊。”

    ??隆庆帝皱眉说道:“如今国事艰难,需要用钱的地方多,户部能出十万两银子已经是很难得了。”

    ??李长风的脑子比较快,他立刻说道:

    ??“陛下,鳌山灯会既然是与民同乐,那就不能只陛下和朝廷出钱。”

    ??“臣以为应该让京师商贾富户也出点银子,这样鳌山灯会办的热闹,京师百姓才能感觉到新朝新气象。”

    ??隆庆帝大喜道:“正是这个道理!不过想要说服内阁让京师商贾富户认捐,恐怕不那么容易。”

    ??李炜说道:“这个好办,臣在京师商贾富户中有些面子的,为了庆祝陛下登基,让他们自愿捐一些银子还是容易的!”

    ??隆庆帝不由拉着李炜的手说道:“还是国丈有办法,若是此事办好了,必定重重有赏!”

    ??李炜又说道:“只是我们父子二人,势单力薄,这么多银子也需要人手,陛下可否派些人手给我们?”

    ??隆庆帝立刻说道:“朕拨一队锦衣卫给你们,另外从宫里调拨一些能写能算的太监,如何?”

    ??父子二人立刻谢恩。

    ??李炜李长风父子接过了差事,立刻开始行动起来。

    ??他们打着皇帝办鳌山灯会,要商贾富户“与民同乐”的招牌,让锦衣卫和太监开始上门搜刮。

    ??这些商贾富户苦不堪言,不少人干脆放弃家产逃亡。

    ??李炜则将这些家产拿出去拍卖,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笔银子。

    ??京师附近的火药匠人都被苏泽带走了,李炜不得已又让锦衣卫去附近搜寻懂得制火药的匠人,将他们抓到京师制作烟花。

    ??腊月二十日,蒙古俺达汗的儿子黄台吉,携带三百蒙古铁骑进入京师。

    ??这一路上李春芳小心伺候,又小心的向朝廷报告,说蒙古人没有兴兵的意思,只是受了“委屈”要向明廷申诉。

    ??隆庆帝又宣布,蒙古是大明“忠顺藩属国”,这一次是来京师朝贡的,允许蒙古人从京师正门驰马而入。

    ??第374章 左顺门阙庭

    ??从浙江乘坐开船,一路飞驰到大沽港口的沈明臣和沈一贯叔侄,终于在年前赶到了京师。

    ??沈明臣是苏泽亲自委任的《京师新报》的总编辑,京师情报站的站长陆添寿亲自迎接了叔侄二人。

    ??叔侄二人都是南方人,还是第一次来京师,陆添寿为了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,就雇了一辆马车,带领他们游览京师。

    ??沈明臣也曾经有过科举梦想,年轻的时候对于京师非常向往,但是真的到京师之后,沈明臣又觉得不过如此,还不如杭州城呢。

    ??沈明臣在离开杭州城之前,还专门去拜访了在钱塘江修河的胡宗宪。

    ??对于这位老部下选择在苏泽麾下出仕,胡宗宪也没有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??胡宗宪的几个幕僚,现在都在东南新军麾下效力,很多人都是身居要职。

    ??胡宗宪自己也是明廷悬赏的反贼二号人物。

    ??胡宗宪想到这里,莫名的觉得命运给自己开了大玩笑。

    ??不过这段时间胡宗宪忙着在浙江修河,每次看到被治理完毕的河道,看到那些自发的送粮食送水的百姓,胡宗宪终于突然觉得做个“反贼”也挺好的。

    ??自己真的为百姓做了实事,而且不需要担心朝堂的倾轧,不用担心上面的人拖后腿,下面的人使绊子。

    ??胡宗宪也没有什么可以叮嘱沈明臣的,只让他在京师注意安全。

    ??思绪返回车厢里,在杭州的时候因为临近过节,整个杭州街道非常的热闹。

    ??这一次东南不少官员也联合上书大都督府,要求举办新春的庆祝活动。

    ??但是苏泽在报纸上刊发文章,认为由大都督府举办新春庆祝活动,劳民伤财,而且只能南京的百姓看到,根本不是与民同乐。

    ??苏泽宣布从腊月二十日到元宵这段时间,商户全部免税,也允许百姓在城门附近摆摊设置集市,自由交易年货。

    ??同时各地还平价出售粮食,让百姓能过上一个饱年。

    ??今年东南虽然一直在打仗,但是福建、浙江和南直隶的几府,战争影响时间都非常短。

    ??规模最大的战役还是在北方打的。

    ??而这两年倭乱平复,海上贸易恢复,杭州府热闹非凡,杭州城车马络绎不绝,都是进城购买年货的百姓。

    ??相比之下,京师就冷清多了。

    ??店铺关门歇业,一些店铺干脆都钉上了木板,沈明臣疑惑的问道:

    ??“陆掌柜,怎么京师这么冷清?这些店铺不开门做生意吗?”

    ??陆添寿如今的身份就是京师一家当铺的老板,在外别人都称呼他为陆掌柜。

    ??陆添寿低声说道:“还不是那昏君害的,刚刚返回京师就要办什么鳌山灯会,派锦衣卫和太监搜刮商户,现在京师的商人宁可年前生意不做了,也好过开门被这些爪牙盘剥。”

    ??就在话音刚落,突然马车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??只看到几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拦住了马车。

    ??沈明臣紧张起来,陆添寿却淡定的作了一个手势,从怀里掏出一份腰牌。

    ??“车里是什么人!锦衣卫办事还不下车!?”

    ??陆添寿将腰牌伸出车窗,那个为首的锦衣卫百户立刻换了语气。

    ??“原来是清远伯家的人,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,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,放行放行!”

    ??驾车的伙计跳下马车,从怀里掏出一些碎银子,这个锦衣卫百户的语气更加热情了。

    ??“这条路前面还有几个卡口,这位掌柜的挂上这面锦衣卫的旗帜,就没有人敢拦着您了。”

    ??伙计立刻将旗帜挂上,又和这个锦衣卫百户道谢,继续驾驶车往前开。

    ??果不其然,一路上又遇到了好几个卡口,但是这些守卫卡口的锦衣卫看到挂在马车上的旗帜,都没有阻拦马车,一行人顺利的抵达了陆添寿的当铺。

    ??陆添寿将叔侄二人引入密室中,这才说到:“我这商铺是在清远伯李家上了号的,每月都送上贡钱,这才能免于被这些锦衣卫和太监骚扰,但是日常孝敬也是少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??沈明臣和沈一贯叔侄面面相觑,没想到京师的环境竟然恶劣到这个地步。

    ??沈明臣说道:“路上我也听说了明廷要在元宵办鳌山灯会的消息,这鳌山灯会这么花钱的嘛?”

    ??陆添寿说道:“这不是清远伯带着锦衣卫和太监捞钱嘛?如今这大明京师,什么都是朝着银子看。”

    ??沈明臣对于京师的最后那么一点念想都破灭了。

    ??沈一贯倒是冷冷的说道:“这倒是有几分亡国的迹象了。”

    ??沈一贯和交友广泛的叔叔沈明臣性格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??他为人非常冷感,说的不好听的就是性格冷酷。

    ??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,沈一贯出任内阁首辅之后,因为害怕朝廷议论,不允许他的儿子参加科举。

    ??他儿子成绩优异,寒窗苦读,却因为自己父亲做了首辅不能参加科举,最后郁郁而终,死在了沈一贯前面。

    ??对自己的儿子如此,对乡人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??沈一贯是浙江人,也是浙党领袖,可是他担任内阁首辅,却不肯提拔乡人,浙江同乡反而要被他打压。

    ??对于侄子的性格沈明臣自然是非常了解,他向陆添寿问道:

    ??lt;div 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
    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